追忆年味
“过年”
一直是儿时最值得回味的节日。
做豆腐,蒸馒头,炒花生,看烟火,烤元宝火……!
穿好看的衣裳,接受崭新的压岁钱,吃着盼望许久的瓜子糕点,内心甜蜜肆意!
年三十看春晚,包万万顺“水饺”
寓意着万事顺意,元宝“汤圆”
会挑几个里面包硬币,新年里讨个吉利,谁吃到包有硬币的元宝这一年将会发财!
汤圆之所以叫“元宝”
,听母亲说还有一个神话故事哩!
:“话说有户穷苦人家,过年买不起鸡鸭鱼肉,年初一早上只能煮些汤圆,为了不显太过贫苦,便说自家煮的是元宝。
神奇的是,当他掀开锅盖居然真的是一锅金元宝”
。
从此便家家户户年初一吃汤圆,而且都称之为“元宝”
!
烤元宝火“用芝麻秸秆”
作为燃料,放在用泥土做成的盆里燃烧,一家老小围成一圈烤火取暖,之所以用芝麻秸秆,是寓意着芝麻来节节高!
不知何时再难追寻那儿时的“年味”
,年少时盼着长大,却不知长大后背负的责任,使得自己渐渐远离最初的快乐纯真!
长大后,天天穿好看的衣裳,吃丰盛的佳肴,面对瓜子糕点再无欲望食之。
如今“过年”
就是休个小长假,长途跋涉回家与父母亲短聚。
如果不能与父母短聚更是毫无意义。
没有勇气去想象现今父母又是怎么“过年”
?将孩子们扶养长大,一个个远离追逐梦想,成家后更是难有空暇回家陪伴。
他们二老现在过年,是否还会蒸馒头,做豆腐,炒花生瓜子,将硬币包在“”
元宝里”
汤圆,“谁吃到一年都发财”
!
元宝火还会烤吗???
如果我们不曾离开,是不是就不会长大?
如果我们不曾长大,你们是不是就不会孤独过年?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