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3章 诗地理图
诗》之影响
《诗三百》在儒家的文献中,虽然有这么大的势力,而在后来文学的影响上。
并不见得很多。
仿佛《诗经》之体,同《诗经》之文,俱断于春秋之世。
后来虽有四言诗,却已不是《诗三百》之四言诗了。
所以这样者,一、春秋战国间流行的音乐改变了,和旧音乐在一起的诗体遂不通行。
魏文侯闻今乐则乐,闻古乐则倦,当时今乐古乐之分已甚断然了。
二、汉代音乐乃继楚声者,稍加上些北方之音,故不绍雅颂郑卫的系统。
三、雅乃随宗周之文物而亡的,更不消说。
春秋战国间,中国一切物事都大变,文辞音乐也不免随着。
还有一个理由:《诗三百》到底是初年的诗体,并未发达到曹子建的五言诗,或李杜的七言诗之地步。
突然遇到春秋战国间之大变,遂不能保持着统绪下去。
况且一切诗体都不是能以绍述成生命的,所以历代诗之变比文之变快得多。
文究竟多含理智上的东西,以后承前,还可积累上去。
若诗,则人之感情虽说古今无异,不外是些悲欢离合,爱好愤俱,而人之感觉却无处不映照时代,时代变则感觉随着变。
例如唐人最好的诗,现在读来,或者不觉得亲切,因为时代不同,我们不能感觉唐人所感觉之故。
自然单个诗中每有不朽者,若但以一种体制一种倾向而论,总是有生有死,有壮有老者。
于是乎《诗三百》在后来之影响,不在诗中,而在假古董中。
自汉武重倾术,而三王对策作《尚书》语,扬子云箴作《诗经》语。
以后如韦孟的诗(此非西汉诗),历代享祀的诗,每学《诗经》。
然而“点窜《尧典》《舜典》字,涂改《清庙》《生民》诗”
者,何尝是有生命的文学?不过是些学究的雕虫之技而已。
汉魏六朝四言之体犹盛,然除少数的经学诗外,未尝和《诗三百》有系统的关联。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